江苏首次认定33项省首批次新材料

发布日期:2025/08/15  来源:科技部  本站有 人浏览 分享到:

江苏首次认定33项省首批次新材料

原题:江苏首次认定33项省首批次新材料

近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式发布了2025年江苏省首批次新材料认定结果,共有33项新材料产品入选。这是我省首次开展此项认定工作,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破解新材料产业“无材可用、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的瓶颈,加速新材料创新产品从生产线走向应用场景,为全省奋力构建“1650”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材料支撑。

创新产品覆盖广泛

首批次新材料,是指在行业内实现原始创新或显著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进入市场初期尚未形成规模化应用的新材料产品。本次认定的33项省首批次新材料,广泛服务于半导体、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些产品在使用功能、性能参数、品种规格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总体呈现技术含量高、自主创新强、市场空间大、应用前景好等特点,代表了江苏新材料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在半导体领域,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的“KrF光刻胶-HTKN601”、江苏艾森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铜凸块工艺用高性能厚膜负性光刻胶”、瑞红(苏州)电子化学品股份有限公司的“I线正性光刻胶”以及晶瑞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5纳米制程用超净高纯半导体级过氧化氢”等产品,直接瞄准芯片制造的关键环节,助力破解“卡脖子”难题。

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方面,江苏美特林科特殊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的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用合金、江苏隆达超合金航材有限公司的超高纯合金锭和深海舰船用合金管、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的SYT70干喷湿纺超高强碳纤维和SYM40X高强高模碳纤维、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的HM50E级和T1100级碳纤维、南京春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医用激光光纤等,展现了江苏在关键基础材料领域的硬实力。

新能源材料表现亮眼,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石墨烯及氧化石墨、仁烁光能(苏州)有限公司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材料、太仓巨仁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的耐高温抗氧化易焊接光伏焊带、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长寿命耐高电压无卤阻燃聚酰胺材料等,为光伏、储能和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高性能解决方案。

此外,江苏太平洋石英股份有限公司的半导体用石英舟、江苏聚成金刚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超细高强度钨丝金刚石线锯、海安浩驰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智能变色控温节能自清洁薄膜、江苏视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SK防蓝光单体等,均在各自细分领域具有突破性意义。

政策体系精准发力

为有力支持省首批次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江苏省构建了全链条的政策支持体系。在认定环节,依据《江苏省新技术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严格组织遴选,确保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并通过权威检测,且能有效破解“卡脖子”短板材料瓶颈。

在应用环节,省工信厅积极推广应用《江苏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中的新材料产品架构起“目录推广—产品认定—应用示范”的梯度支持政策体系。省工信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研发应用的政策举措》,为省首批次新材料配套了推广应用“一揽子”增量政策:首先是政府采购支持,推动首批次新材料纳入科技创新采购政策范围,并探索在省属企业中建立应用尽职免责机制,将其纳入考核。其次是招标投标便利,首批次新材料参与投标时,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即可视同满足市场占有率等要求。此外还有“免申即享”的示范应用支持,简化流程,加大对示范项目的扶持力度。

在强化政策协同方面,资金支持是打通应用链条的关键一环。为增强企业获得感,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创新联合体研发首批次新材料和相关中试平台建设;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相关专项基金也将积极投资首批次新材料应用项目。此外,江苏省还积极落实国家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鼓励企业为目录内产品投保,有效分担应用风险。

强化支撑厚植沃土

省首批次新材料的发布,是江苏践行“制造强省 材料先行”理念,强化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优化新材料产业生态的重要举措。江苏新材料产业基础雄厚,集群综合竞争力全国领先,拥有苏州(中国新材料产业实力最强城市)、无锡等一批新材料产业高地,培育了苏州纳米新材料、常州新型碳材料、苏南特钢材料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及21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在创新支撑方面,江苏拥有材料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苏州实验室,累计建设了4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2家)、65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8家),建立56个新材料领域中试平台培育库,形成了一批实力突出的企业梯队和创新载体。

政策层面,江苏正积极推进《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条例》立法工作,为产业长远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同时,优化服务体系,常态化组织开展“制造强省·材料先行”系列精准对接活动,以小切口推动大协作,促进材料工艺技术推广和供应链优化。在“智改数转网联”和设备更新方面,新材料企业亦可享受省级财政贴息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项目支持,用于新材料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改造。

此次省首批次新材料的公布,标志着江苏在打通新材料创新与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随着配套政策的落地和支持措施的兑现,这批创新性强、应用前景广阔的新材料产品有望加速走向市场,为江苏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注入新动能。(蔡 逸)

来源:江苏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