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5/05/28  来源:中国气协  本站有 人浏览 分享到:

5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总体目标要求,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行业发展。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形成100个以上典型场景解决方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不少于100家面向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专业化服务商“资源池”。标准支撑体系基本形成,数字化转型人才梯队基本建立。

到2030年,转型场景更加丰富,建立较为完备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数据库基本建成,形成一批标志性智能产品,数字服务和标准支撑转型的环境基本完善,数字生态基本形成,转型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取得新突破

此次《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张向数字化转型深化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前期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的基础之上。2023年9月,工信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主要聚焦于培育新增长点、推动产业规模增长以及特定产品的生产供应能力等方面,例如提到培育壮大虚拟现实、视听产业、先进计算等六个领域的新增长点,对 2024 年手机市场 5G 手机出货量占比、75 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市场份额、太阳能电池产量等提出具体目标,重点在于推动产业在规模和产量上的增长。

此次《实施方案》则专注于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以提升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核心目标,围绕数字化转型的各个环节,包括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升级、生态构建等提出具体任务和措施,更注重产业发展的质量提升和模式转变。

《实施方案》重点任务中提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研究关键技术创新路线图,采用 “揭榜挂帅” 机制加强研发,鼓励产学研联合建设创新平台,聚焦 “卡脖子” 领域,突破前沿技术,构建自主可控数字化技术底座。

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加快释放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制度,推动数据管理相关标准贯标。大力发展基于数据洞察、数据贯通、数据挖掘的新品研发、协同制造、增值服务等新模式,深化典型场景数据分析应用。加快推动电子信息产品由数据物质载体向数据综合服务转变,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效能。支持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大脑,融合贯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创新链、知识链,推进数据驱动的产业升级、创新服务和产业治理。

挖掘推广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和解决方案。面向电子信息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控、仓储物流、经营管理、增值服务、供应链管理、赋能应用等刚需、高频、复杂典型场景,沉淀共性需求,研发推广一批见效快、成本低、针对性强、标准化程度高的“小快轻准”解决方案。指导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场景清单和典型案例,支持发布数据要素、知识模型、工具软件、人才技能等数字化要素清单,推广工业互联网与电子信息制造业融合应用场景。支持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开发共享数字化解决方案。

打造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标杆贯彻落实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关键工艺技术和工艺设备数字化改造升级。鼓励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高的企业加快部署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推广模块化、成组和产线重构等技术,支持建设面向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的智能柔性产线。推动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支持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加快建设一批行业领先的智能工厂和 5G 工厂,推动电子信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应改尽改,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新经验、新模式。

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先进计算产业发展,加快网络、算据、算力、算法等融合贯通,推动高性能计算、智能计算、云边端协同计算等创新发展,完善边缘计算中心网络布局,建设高可靠、高性能、广连接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深度赋能电子信息制造业应用,加快先进计算、5G-A、千兆光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的规模化应用。

《实施方案》还提到,健全数据驱动的行业管理与企业服务体系支持建设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平台系统,构建电子信息重点产业链“一链一档”、重点企业“一企一码”画像数据库,提升行业发展的预测预警和动态运行监测水平。研究构建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运行监测指标体系,探索主动服务、精准施策、融合共治等跨部门综合行业管理新模式。

来源:经济参考报


  • 附件1: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