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发力天然气保供:加大LNG采购力度 推进管网互联互通

发布日期:2018/08/28  来源:中国气协  本站有 人浏览 分享到:

目前,中国石化已建成LNG接收站3座,分别是青岛LNG接收站、北海LNG接收站、天津LNG接收站,设计年接转能力达900万吨,相当于12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供6600万户家庭用气。据悉,该公司拟将其LNG 接收站接转能力扩建至超过4000 万吨/年,扩容量超3 倍。
作为国内三大油气生产商之一,中国石化正在提前备战可能再次发生的“气荒”。其中,加大LNG进口是主要举措之一。除长约合同之外,目前,中国石化正在加大现货资源采购。
据悉,今年4月以来,北海LNG接收站计划采购五船LNG现货资源作为冬季储备,进入冬季后,进一步加大现货LNG资源的采购力度。到时根据华北地区天然气需求,槽车装运量将增加一倍,达到约200台/日。
青岛、天津两座LNG接收站预计入冬前存气量将超过7亿立方米。
青岛LNG最大外输量已达到2200万立方米/日,预计今年冬季槽车装车量比去年将有大幅提高。据悉,中国石化青岛LNG三期项目前期等备工作已启动,目前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计划增加1个3-21.6万方的LNG泊位、2台20万方的LNG储及相关气化外输外输设施,并配套建设530余公里的青宁管道(青岛至南京,过2省7个地市),将接收站周转能力提升至1100万吨。
青岛LNG接收站项目是中国石化首个LNG项目,一期供气能力300万吨/年,二期项目已于今年7月获得山东发改委批复,新增2台16万方储罐。
除此之外,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冬季预计可增供气量50-100万立方米/日;胜利油田、中原油田伴生气预计可增供气量100万立方米/日;延川南煤层气预计可供气量50万立方米/日。
工业企业参与调峰也是中国石化冬季天然气保供的举措之一。目前,华北市场已开发调峰用户5家,冬季可调峰气量280万立方米/日。
除调峰用户外,入冬前,中国石化还将与沿线直供和燃气公司转供大型工业用户衔接,预计应急期间可増加城市燃气公司资源供应量150万立方米/日。同时,对华北沿线约管网整体升压,增加可支配管存气量:10月上旬预计完成对文96储气库的注气工作。
为缓解冬季北方地区用气紧张局面,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工作,构建“全国一张网”格局,做到资源南北调配,及时补充用气缺口。
2016年12月30日,作为天津LNG项目的配套管网——天津天然气管道邹平末站投产。自此,天津天然气管道与中国石化山东天然气管网、山东LNG项目以及中原文96、文23储气库群相连通。2018年6月30日,天津天然气管道在沧州与鄂安沧天然气管道相联通,构成了气源互补、统一调度的中国石化华北供气管网,有效缓解京津冀地区用气高峰可能出现的天然气供应紧张形势。
目前,中国石化华北天然气管网已在榆济线榆林站、安济线安平站与中国石油实现了互联互通,互供能力分别为400万立方米/日和300万立方米/日,与中国海油通过烟台中世管网实现了互联互通,同时,华北区域管道气用户中双气源用户占比数达到60%以上可采取互保互供的方式与中石油实现联通。
今年11月前中国石化天津天然气管道将在南港阀室与中国石油港沧线实现互联互通。明年济青线胶州站将于中国石油泰青威管线互联互通。
自2017年12月以来,广西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广西管道公司)积极推进中国石化广西天然气管道与中国石油中缅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建设项目。该项目分别在钦州、来宾两处联通点进行联通,同时具备每天800万方的双向供气能力。
今年5月,来宾联通点开始施工,目前线路施工已完成,工艺设备正在安装,预计今年9月达到投气条件。钦州联通点于5月9日完成,具备投气条件。
该项目建成后,能够实现中石化海上LNG资源对北方地区的冬季保供,也能实现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互保互供,为深入推进国家“南气北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