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09/07 来源:王璐 本站有
人浏览
分享到:
8月29日晚上21时46分,吴川消防大队接到报警,位于塘尾村委会旧收费站吴川光华食品有限公司发生氨气泄露。险情就是命令,吴川消防大队迅速出动4辆消防车,15名消防官兵赶往事故现场。
22时00分,大队艾飞副大队长带领大队官兵赶到现场,当消防车到达事故地点附近时官兵们就可以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泄露情况严重。中队指挥员张家瑞中队长首先命令所有车辆停在上风方向待命。艾飞副大队长找来冷冻公司负责人及技术人员询问现场有关情况。经询问知情人了解情况后,立即下达命令,中队干部带领一个攻坚组成员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进入冷库室内部进行现场侦察。通过侦察发现:泄漏管道为4吨的氨气,连接储罐的一处管道爆裂开来,导致大量氨气外泄,泄露库房已全部结冰,时而有冰块掉落。
22时15分,在确认泄漏地点后,艾飞副大队长下令:在光华食品有限公司的技术员的配合下,中队堵漏组内攻进入冷库室内部进行堵漏。由于内部能见度较低,堵漏组与技术人员只能摸索着前进,由于管道破裂、在现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堵漏组采用捆绑法进行堵漏。
直到23时05分,在历经大队官兵一个多小时不顾生命安危的紧急救援下,危险最终被成功排除,大队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得到了在场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延伸】
液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同时液氨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所以在家禽养殖业中,被用于杀菌和降温制冷作用。氨进入人体后可产生神经毒作用,对身体造成极大危害。
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氨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臭味,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氨气慢性中毒会引起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病,急性氨中毒反映在咳嗽不止、憋气等。
(1)少量泄漏。
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2)大量泄漏。
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上全封闭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后,用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通过水枪的稀释,使现场的氨气渐渐散去,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清洗消毒。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1)氨作业工人应进行作业前体检,患有严重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以及冠心病者不宜从事氨作业。
(2)工作时应选用耐腐蚀的工作服、防碱手套、眼镜、胶鞋、防毒口罩,防毒口罩应定期检查,以防失效。
(3)在使用氨水作业时,应随身备有清水,以防万一;在氨水运输过程中,应随身备有3%硼酸液,以备急救冲洗;配制一定浓度氨水时,应戴上风镜;使用氨水时,作业者应在上风处,防止氨气刺激面部;操作时要严禁用手揉擦眼睛,操作后洗净双手。
(4)预防皮肤被污染,可选用硼酸油膏。
(5)配备良好的通风排气设施、合适的防爆、灭火装置。
(6)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禁止明火、火花。
(7)应急救援时,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
(8)发生泄漏时,将泄漏钢瓶的渗口朝上,防止液态氨溢出。
(9)加强生产过程的密闭化和自动化,防止跑、冒、滴、漏。
(10)使用、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容器破裂和冒气。
(11)现场安装氨气监测仪及时报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