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近期将半导体核心材料高纯度氯化氢(HCL)成功国产化,强化了该国半导体材料生态体系并为脱离进口仰赖提供契机。随着韩国、中国和日本的半导体大规模投资和高性能芯片需求的增加,预计高纯度氯化氢HCl的使用将持续增加。
日前,三星电子与白光化学(PKC)已经完成半导体核心材料高纯度氯化氢(HCL)实际应用的质量测试,最终合同有望在下半年敲定。这标志着白光化学(PKC)生产的HCl已经满足半导体公司的纯度要求,可以稳定供应。两家公司从今年3月份就已经着手开发,先后完成生产准备和现场稽核工作。
韩国对进口的依赖度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技术上的难度极高。但是FOOSUNG与白光化学分别成功国产化氟化氢(HF)气体和高纯度氯化氢(HCL)的事例说明,如果需要大企业和企业间进行合作,将会产生超出期待的结果。
韩国半导体材料行业的一位高级官员表示:“同日本的紧张关系仍然存在,因此,半导体业界的供需多样化和加强供应链仍是重要话题。国产化的目标并非是头脑一热,而将会持续不断地推进,有可能会成为国内产业发展的契机。”
韩国政府为打破整个供应链上对于日本的依赖,正努力推进半导体材料和制造设备的本地化生产。与此同时,应韩国政府的要求,三星和SK海力士都在部分生产过程中导入了本国产品。